-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文化 > 生态半岛 > 美丽乡村
大徐镇铁拾村
信息来源:象山档案馆 发布时间:2013-02-20 点击率:
铁拾村是2004年由原拾亩地、铁丈岙、沙地3个村合并而成,现有村民348户,1081人,外来务工人员800余人,土地面积4639亩,其中山林3959亩,耕地680亩。工业经济极其发达,落户企业10家,2007年产值为3.1亿元;农业经济以水稻、杨梅、茶叶为主,其中杨梅为主要特色产业,产量较大,年产量达300吨。村民生活较富裕,人均收入达到10900元,基本实现小康。村集体经济较强,2007年收入达42万元,人均近400元。近些年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文明村,象山县园林式村庄和文明单位;党支部先后6次被评为县级基层先进党组织。2007年,村被宁波市命名为“小康示范村”。 几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以加强班子建设为基础,以大力发展生产为前提,以提高村民整体素质为重点,以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家园为突破口,以落实民主管理为保障,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党员干部骨干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具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才能带领全体村民奔小康,因此,村党支部一班人非常重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配齐配强班子,强化管理,为开展新村全面建设奠定基础。一是注重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我们村全体党员干部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心目标,民主决策,分工负责,上下同心,团结协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了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首先是坚持了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每月10日为村党员干部学习日,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深对群众的感情,逐步培养起了党员干部奋发向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和作风。其次是坚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注重把党的政策与我村实际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到村里的全建设,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大会,总结交流办事经验,在工作实践中锻炼了党员干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领导水平。再是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比、查、看”活动。“党员与群众比,查经济发展,看谁更富裕;党员与党员比,查党性观念,看谁更先进”。让党员干部从自身上看到不足,悟出“共产党员”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面旗帜的道理,让党员懂得自己的形象就是支部的形象,从而促使党员有效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重视党员干部后备力量的培养。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村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年从退伍老兵、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有文化、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青年作了村党员干部的后备力量,采取以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切实提高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能力。这几年,我村先后培养了后备干部8人,已有4 人进行“两委班子”,为我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领导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一个党员一面帜,党员干部要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影响身边的人,这是我村对党员干部的总体要求。村现有45名党员,除年老体弱的老党员外,大多数是村里的“能人”,党支部能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一方面带领周围的村民共同富裕。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采用党员干部对口帮扶的办法,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对村务管理的治安、调解、计划生育等具体工作进行分解,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努力形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局面。通过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村内秩序安全稳定,村民生活较为富裕,环境较为和谐,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下大力发展生产,努力实现强村富民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生产发展,才能强村富民,才有小康生活。村班子始终坚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引导村民发展个私经济,不断增加村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的目标。一是积极引企入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里以土地出租的形式先后引入企业10家,其中2家已成为县实力型企业,1家为县潜力型企业,2007年产值达2.4亿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同时,企业的发展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全村现有252个村民在工厂上班,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另外,有151个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在村民家里,为村民增加了近20万元的房租收入。企业的不断发展,真正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使我村形成了生活现代型、农民职工型、改革开放型的新农村。二是大力壮大集体经济。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我们在加强原有村土地、山林出租管理的同时,2006年投入100余万元,新建标准厂房2100平方米,出租年收入可达15万元,进一步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三是着力引导村民发展个私经济。村班子积极引导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种植、养殖和个体加工为重点的个私经济。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系统,采取进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技能培训,增加村民的收入。现我村有杨梅1500余亩(30万元),桔子50亩(5万元),便民小店个(18万元),个体加工厂8家(240万元),养殖大户4户(20万),全村年收益近320万元。其中我村杨梅以个大、质优、色好、味美的特点,成为特色农业,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三、狠抓村落综合整治,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新村组建后,我们按照“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整体推进”思路,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在组织人员对村班子、村容村貌、社会秩序、基层民主等内容进行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铁拾村总体规划(2004-2009年)》、《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计划》,并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集思广益,想尽各种办法,真正使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彻底改变村容村貌,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的质量。一是舍得资金投入。在村级经济比较困难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小流域治理、危旧房拆建、环境整治等工程。几年来,先后投资达300余万元,新建村了办公楼一幢(65万);标准厂房2100平方米(110万);村内外道路(30万)硬化路面4800平方米,总长度800米,实现了上下自然村落的联通、窄道拓宽、弯道变直;新建桥梁1座(20万);堰坝2 个(10万)、小流域河道800多米(30万);危旧房(15万)及文化娱乐场所(9万)等设施的建造和整治工作。同时,下在力做好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共种树8215棵,草坪6528平方,种花25600余棵。村内小溪坑进行全面覆盖,坑面道路基本硬化,铁丈岙自然村排污系统实现一个出口标准。开展以清理“三大堆”(柴草堆、粪堆、砖土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清除“三堆”40余处,拆除土坯危房5户,11间,800多平方,残缺墙头150多米;拆除露天粪池202只,改造户厕205只。这些工程的完工,村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大幅度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二是注重配套建设。村班子始终设施配套特别是文化设施建设作为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解决群众活动阵地问题。建造了农民会所,完善了农民会所的功能,设置了电视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在村民聚集的地方设置了宣传橱窗、黑板报和村务公开栏。设立了农民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系统,使村民不出远门就可知天下事。建立了3个室外休闲小公园,配备了3套多功能文体活动器械,并积极组织村民健身活动,增加了村民活动场所。通过远程教育、村企结对等形式,积极提升村企文化,丰富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形成镇特色点和工作示范点。另外,还积极整理做好有线电视、电话等线路网络,以及农户第二次自来水改造工程。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已达93%,电话入户率达97%,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三是强化日常管理。我们始终坚持建管结合,着力村内外的日常管理。建立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成立了由村民代表为组长的管理网络,明确责任分工,做到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同时,为保持村内卫生,采取突击与经常性保持相结合方法,聘用了3名专职卫生保洁员,每日进行清扫,做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保持村容村貌卫生干净整洁。 四、贯彻村民自治,全面落实民主管理 村民自治是落实民主管理的主体,这就要广泛发动群众,提高村民参与意识,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的全面落实。一是建立完善规章制度。首先是制定了干部工作职责。从书记、主任到每个委员,按照职责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职责,并张贴上墙,督促村干部自觉履行职责,全方位为村民提供服务。其次制定了党务、村务、财务管理制度和公开制度,每季度公开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增加村务、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村工作有章可循,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制约的机制。二是着力完善议事规则。凡涉及全村的重大问题,如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土地征拨、计划生育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大事,必须经支部会议、村民代表会或群众大会讨论决定,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特别是我们村是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干部分别来自三个自然村,不管是各个自然村的事,还是新村的事,干部都能讲原则、讲大局、讲团结,加强协调和沟通,共同研究,集体决策,确保公正、公开、公平。如去年创建小康示范村工作,由于环境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而十亩地村有的村民因道路改造房屋拆迁有不同想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全体村干部集体到十亩地村开展现场办公,共同做重点人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创建工作任务。三是全面落实民主监督。我们村能落实每月一次村民代表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上月工作,部署工作任务,真正落实“三务”公开。同时,能定期不定期召开全体村民大会,通报全村工作,接受村民对村干部工作的监督。此外,还能充分发挥老年协会成员资历深、经验丰富的作用,为新村建设献计献策。如今年开始的新村建设工作,先组织老年协会成员进行充分论证,在经支委会酝酿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以上干部会议集体研究,再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最后,由支委会研究决定,保证办理村级事务的程序化、制度化,努力提高村民的满意度。 在新农村建设上,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上级要求和与好的兄弟村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奋发努力,把村庄建设得更加富强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