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都是农村人羡慕城里人的生活。象山县大徐镇虎啸铺村的郑加乃老人却不这么认为:“阿拉村里也造别墅高楼了,不比城里差!”
去年老人听说村里要建居民小区,自己也能分到一套别墅,激动得好几夜没睡好。他还自告奋勇要参加村里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每天都要去工地上转上几趟。
虎啸铺村距县城仅1.7公里,曾经,“泥塘水、旧弄堂,小车一跑挂层灰。”以前村里老屋连片,小路蜿蜒,一到下雨就泥泞不堪。笔者专程探访了虎啸铺村,亲身感受到该村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
虽是隆冬,虎啸铺村内却机声隆隆,一幢幢三层高的联排别墅依山而建,在小高层区块建设工地,工人们忙着打地基。举目远眺,村庄背靠青山,外环内河,占地55.1亩的社区化村庄建成后,将呈现观湖波澜、听林风语的休闲生活。
“过了年,一期25幢别墅就能住人了,二期别墅、4幢小高层也在建设中,明年这个时候你再来虎啸铺,一定大吃一惊!”村党支部书记钱绍祥自豪地说。据了解,大徐镇虎啸铺村是象山县首个进行整村改造的村庄,是该县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该村的旧村改造工程总投资约1.45亿元。
虎啸铺村是象山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新桥镇东溪村也在按照农村社区化标准进行建设,小区有着好听的名字,叫兴溪家园,总用地面积112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总建筑面积75872平方米,可安置378户村民。
旧村改造、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对提升城市功能形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都市后花园有着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象山县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1560”计划,围绕“642”村庄建设布局,大力推进“113”行动,集中力量抓好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大村庄梳理改造力度,创造条件加快山区、海岛和弱小村搬迁改造,形成科学合理、集约集聚的村庄布局体系。通过农村集聚发展和农民集中居住,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功能辐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已建成和启动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29个,完成村庄疏理改造147个。
以“三拆三清三治”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取得实效,村均绿化覆盖率达到20%。完成农村“村村通”公路建设,建成通村公路400公里,硬化村内及联网公路162.6公里,建成港湾式停靠站663座,公交车村庄通达率99%。完善“户集、村收、乡镇运、县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运行机制,所有镇乡(街道)均建成垃圾中转站,农村垃圾收集面积达到100%。
这几天,定塘镇沙地村村委会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给我们送点草莓,要快!”自从去年12月初草莓上市以来,每天都有电话打到沙地村,指明要“四季果园”的奶油草莓。占地面积1600亩的四季果园全年都有新鲜时令水果上市,果园收入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地村不仅有四季果园这一张“金名片”,农家乐、农家客栈也是沙地村致富的重要载体。陈宗根、盛林花夫妇今年成了村里的“红人”,上半年,夫妇俩开了家能够同时容纳28人的农家客栈,三层小洋楼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旅游旺季的时候每天爆满,到年底客栈就已经收入8万余元。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象山县农业龙型产业加速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龙型产业面积达36.3万亩,县级农业龙头企业76家,农业合作社累计达195家,引导带动基地农户15.6万户。土地流转面积达13.18万亩。“农家乐”规范发展,县级以上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和星级经营户40家,年均游客消费收入6500万元左右。
群众文化异军突起、公共服务覆盖共享。通过实施农民会所、文化活动广场等工程建设,乡村文化有声有色。建成小康体育村30个,累计组建村文艺队伍487支、体育队伍434支。农村节庆活动此起彼伏,累计举办枇杷节、葡萄节、竹笋节、海涂节等195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98个,覆盖率达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积达到96.5%。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100%,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达98.3%。
纵观这五年,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是象山县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农村建设投入力度最大、村庄面貌改变最明显的五年。到2011年底,全县共创建省市级全面小康村43个,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象山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农村发展规律的新农村发展建设之路。当农村变为“新农村”,下一个五年,象山发展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