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的由来及庙会文化

信息来源:象山档案馆 发布时间:2012-12-28 点击率: 

 
     大塘今属定塘镇,据原大塘乡史记载,清嘉庆6年前(公元1801年)的大塘除几座小山丘外,还是潮来一片汪洋、潮去万亩滩涂。1801年,当时的宁波五乡溪富户张贤均作客晓塘黄埠,见此遂萌发围垦之意,便约辛茂林、黄衍美等来自平阳、乐清、温岭、宁波、宁海、象山等地的十八名富户聚集到此,凑成18股东,经过多次实地勘验、考察,出钱出米组织2000多劳力日夜劳作进行围垦造田。相传在他们做下决定的当日,先贤们大摆祭礼祷告天地,求神灵指引;果然在当日围塘方向发现一行弯弯曲曲、清晰可见的牛蹄足印,传说是天上金牛下凡指引围垦人,“十八先贤”遂按金牛所留足迹围塘垦荒,历经6年而完成大塘里塘岸的围垦工程。而最早被发现牛蹄印之处后遂被定名为“金牛港”。
     里塘岸竣工后,又过了15年,“十八先贤”及其后人在塘岸外,又围起了从逸口山到礁横的新塘,先后历时20余载,终于围成了1.5万余亩平田。围成之后呈报县府请示,将新塘、旧塘等统称为“大泥塘”(新中国成立后遂改成为“大塘”,并建设了逸口山、中岙、浮礁、中坭、岳井五个渡口。又在离塘岸10公尺处挖掘环塘河,与南北、东西内河相通,引水入渠,灌溉农田。
     大塘一片平原,河川较多,有河之处大多用石板铺路而成桥,桥桥相连,颇具江南景致。大塘港中有一礁石,位于今大塘浮礁渡大桥旁江心,因该礁以前常随着潮水涨退而沉浮,故称浮礁。传说礁顶生有一处茅苷,如今,浮礁已不再沉浮,礁顶也早已不见茅苷,但当地人仍习惯地称之为浮礁,并在其旁建造渡口,方便来往,取名浮礁渡。1997年在此新建大桥,名为浮礁渡大桥,此时大塘与定塘陆地连接,交通来往始便捷。
     大塘各村由来各有说法。因浮礁横于村东港湾,是以得名礁横村,清嘉庆中,戴姓祖从天台迁来,清嘉庆五年,朱姓祖从县内泗洲头来围塘建村,定居在塘角头和朱家,民国14年(1925),金姓从小花港迁到浮礁渡撑渡船定居。中站村建村围垦时因处大泥塘中部,在一块型若舌状的高地上,故名中搀,方言“搀”、“站”同音,后讹称中站,清乾隆中期,蔡姓从黄岩迁此围一小塘建村,陈姓祖于清嘉庆间从县内黄避岙迁入大塘建村。金牛港村内杨姓居多,据《杨氏宗谱》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其祖兄弟三人从温州平阳迁此建村,村旁有河港,相传早年流行牛瘟,天降神牛过港,留下足印,该村牛便不再发瘟,别地牛有病,牵上该村牛去,牛瘟即愈,故称金牛港,村以港名。白墩建村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有白姓人家,祖汝岳、汝妥、汝金兄弟自温州平阳迁于此地,因建村人家为白姓,又建村地处于高墩,蒲草茂盛,故得名蒲白墩,简称白墩。英山村,该村有山称鹰山而得名,据传为候鸟迁徙途经栖息之地,故称鹰山亦叫莺山,后同音雅称英山。漕前、漕后村,因处漕港边得名,清嘉庆中,钟姓祖自县内屠家园迁此建村,清嘉庆五年(1800),东溪励姓7兄弟来此围大泥塘定居建村。大小花港,村前河港多产虾,港面较宽,名大虾港,村以港名,后谐音大花港;小花港港面较窄,因名小虾港,村以港名。后蒋家,由蒋姓建村,村内又蒋姓居多,处小虾港西北(后面),故以姓得名后蒋家。叶口山村南有山,形似掉在地上的狗头,村人称之为逸狗头山,村以山名,后谐音改称“叶口山”。宁波站由宁波移民围塘建村而来,该处又有似舌状的高地,方言为“搀”,与“站”同音,是以讹传作宁波站。
     大塘镇潮庙,建于清道光五年,取“镇潮保塘、风调雨顺”之意,据传由“十八先贤”所建。镇潮庙坐北朝南,总占地1630平方米,沿中轴线为广场、门庭、戏台、穿堂、大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其中大殿面积281平方米,高8.1,东西两厢房面积140平方米,中堂面积106平方米;因庙四周外墙皆棕红漆装饰,又被称为“红庙”。现庙内供奉有大禹、孔子、关公、岳飞等历史人物及魁星、刘猛、土地公婆、十八先贤等。庙内至今还有海青亭碑等,海青亭碑建于清光绪19年,高160厘米、宽72.5厘米,系当初建造浮礁渡凉亭碑记,现该凉亭已损毁,独留碑文;还有凤凰展翅、双龙抢珠等雕刻于清道光五年的遗迹,现安装于庙中。
     大塘地区所信奉的“蚱蜢将军”,即“灭蝗将军”刘猛,其神像现供奉于大塘中站村红庙内。刘猛系宁波本地神祗,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户刘姓农户带着他们的八岁男儿刘猛从山东逃难至宁波“三北”地区,租田耕种。不久妻子亡故,父亲续弦娶妻;后母十分凶悍,动辄打骂刘猛,还经常逼他到野外拾柴、挖野菜。小刘猛在外挖野菜采野果,腹中饥饿时便吃些野菜野果充饥。有一年闹蝗灾,田中五谷被蝗虫啃噬殆尽,刘猛饿得无可奈何之下便抓来一只蝗虫扯去虫足一口吃了,觉得味道很是鲜美,于是便到处寻觅蝗虫充饥;附近的蝗虫吃光,就到更远的地方找来吃;本村的蝗虫吃光,便去别村找来吃;久而久之,就成了“灭蝗专业户”。后来,被他吃掉蝗虫的地方没了虫害,庄稼都得到了丰收,而小刘猛却因为吃蝗虫太多而中毒致死。农户感激他灭蝗有功,遂在当地建庙宇供奉其神像,年年进贡香火。
     大塘有一农民曾在“三北”打工,听闻“灭蝗将军”非常灵验,为保家乡五谷丰登、虫害不侵,便运回一尊置于大塘镇潮庙中供奉,据传神像运回大塘那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廿七,于是在大塘五月廿七就成了“灭蝗将军”刘猛的诞辰日。大塘民众为了纪念“灭蝗将军”刘猛为民除害和“十八先贤”开垦围塘的功绩,祈祷风调雨顺、不受虫灾,在每年的五月廿六到五月廿八都会开展隆重的庙会活动。
     庙会从五月廿六开始演戏,五月廿七清晨,大塘数千村民用花车载着“蚱蜢将军”造像和“十八先贤”长生位,高擎彩旗,敲着锣鼓,舞着龙狮,从大塘红庙出发,行遍全岛12个自然村。同时,庙会大摆祭礼戏,敲锣打鼓、吹喇叭、放鞭炮,供请刘猛出神龛,洗衣换脸,表演戏文。
     大塘庙会期间,大塘人家家户户都会发麦糕、包粽子,故又称“麦糕会”,同时,每户人家都会杀鸡宰鸭置办丰盛的酒席宴请乡邻。由于大塘庙会以灭蝗将军刘猛为主要祭祀神,所以也称“蚱蜢会”。